每个大学生毕业都会接触社会,有的会利用假期时间积累社会经验希望能够对写毕业论文带来一些帮助,然后做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没有接触过这些一点概念都没有,也不知道从何写起,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一篇MPA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书写格式,请大家参考。
MPA调研报告是MPA学术论文中的一种类型,它的撰写应遵从学术论文的规范形式。 MPA调研报告应包括:
1.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2.正文,含标题、前言(引言)和结论;
3.参考文献(资料)。
各项目书写及格式要求如下:
一、标题
1.题目(正题)
论文标题的作用:
一是提示文章的主题或反映事物的本质;
二是表明作者的
观点、立场、态度;三是吸引读者,使其产生阅读兴趣。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拟标题要用心做到:
(1) 贴切。要与内容相符,与文体吻合。
(2) 简洁。要言简意赅,高度概括。
(3) 突出醒目,明确具体。
(4) 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标题的书写,在正文里,上留空一行到两行,即在第二或第三行正中书写, 字体可粗大一点,每字满一格。字的编排努力做到对称美观。
2.副标题其作用是对标题(正题)加以补充,一般说明
MPA调研报告的写作原因、内容和范围,加上破折号、字体应小一号,编排形式要对称美观。
3.小标题小标题用在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调研报告之中,或为突出部分层次使之醒目。在文中书写,可上下各空一行,写在正中,形式如同标题,句末不用加标点;若有一、二、三序数标明,数码后加顿号,顿号占一格,数码后也可以不标顿号,但要空一格,有效码之小标题可顶格或空两格;有的文章不列小标题,用一、二、三序数表示,数码则写在一行当中,占一行,不加标点,也可用(一)(二)(三) 表示。
二、正文
1.前言即调研报告。
内容复杂篇幅长的调研报告,称“绪论”“序论”,要求讲清写作此文的动机,它的内容、意义、欲达之目的,调查报告还可以交代背景,说明调查方法。这部分内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意在概括与领起全文,但文字以“少而精、简而明”最好。
在正文里,不用写“前言”二字,一般写一个段落,也有写两个、三个甚至四个段落的。写完后,在转入本论时,中间最好空一行。
2.段落的安排段落,是论文结构、材料安排、意思表达的最基本单位,它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每一段的起始都空两格,从第三格写起,重要的较长引文,可以自成一段,有的自成段引文左边空四格右边空两格。
列表格的视作一个完整段。合理的划分和安排段落,有助于报告内容有层有序,有条有理地表达。
3.连接、转折的方法经常使用表示衔接和转折的词语和句式作为段落之间的连接、转折、某一部分(大层次)之间也可用一个自然段过渡。应尽量使用这种方法,使文章更显文气。 普遍的是使用序数。结构的序数可以分为多层,使用时要注意习惯的层次顺序。这里依照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日修订发布、1994年1月1日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8条第4项,介绍说明如下:
第一层,用汉字的一二三四,在每个序数后加顿号,即一、二、三、四,顿号占一格。有时不用顿号,特别是带序号的小标题,在序号和小标题间空一格即可。
第二层,用加半圆括号的汉字(一)(二)(三)(四)。括号加序数,占两格或三格。用了括号,不再在括号外用任何标点符号。
第三层,用阿拉伯数码1.2.3.4,加小圆点与不加小圆点,用法同第一层。
第四层,用加半圆括号阿拉伯数码(1)(2)(3)(4)。写法占一格、二格、三格均可。 第五层,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码①②③④。写法占一格。
反用了括号,就不再在括号外用任何标点符号。
还可以用汉字甲乙丙丁,也可以用汉语拼音字母大写ABCD,小写abcd。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是、二是、三是,首先,再次,其一,其二,其三做序数。此外,为了形式上避免连续罗列层次序数的板滞,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层次,同一层是次序并列关系的,也可在每段句首前用破折号(——)、圆圈(Ο)、三角(Δ)或间隔号(·)。 应注意的是:如果层次不多,可直接用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序数的,不宜直接用第四层第五层的序数。同时,五个层次的序数的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混用。
即,在一篇文章里,第一层的内容用了第二层的序数(一)(二)(三),然后第二层内容用第一层的序数一、二、三,或用第四层的序数(1)(2)(3) 就不好。在同一层的内容混用不同层次的序数,更不好。
4.结束语即结尾部分,文止而言尽,要照应开头,要体现全文的整体性。全文浑然一
体,首尾圆合,即可以给人以结构上一种完整的感觉,又可以收到概括全文、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有总结式结尾,说明式结尾,号召式结尾。旨在: (1)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2) 展望未来,增强信心。 (3) 抒发情感,增强感染力。 “结语”、“结束语”等字眼,在正文里不必写出,视调研报告内容而定,照应全篇开头的,应是一个独立部分。排版时,应与上段之间空白一行;若是上部分行文言尽而止的,则不用空白一行,等于言尽即止,没有全文结束部分,亦未尝不可。
三、参考文献
1.目的与作用(1) 尊重原作者,同时表明作者研究的态度的严肃性。
(2) 能清楚地反映作者对问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3) 反映作者为撰写报告而调查资料的范围和水平。
(4) 为他人提供便利。
2.列举参考文献(资料)的具体要求
(1) 列举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为正式出版物(包括书籍、报纸、杂志)。
(2) 要标明序号、作者(编者、译者)姓名、书名或报纸杂志中的篇名、出版单位(或报纸、杂志名),出版时间、(杂志期数、报纸板数)等。
参考文献(资料)附在论文的后面,较多的应加页列出,至少要离开文末4行。
四、引文、注释
1.引文的处理较短的引文不需独立,一般称为段中引文;较长的引文最好另起嵌在文中,一般称为提引文引用的文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含标点),忠于原作,不可断章取义、随意删减。段中引文,要加引号;提引文,应分段,低四格写起。
2.注释原则上凡引文必须注明出处,加注的方法有4种: (1)夹注,即段中注。注写在正文中,一律用括号标明。宜全篇须注处较少(只两三处)。(2)脚注,即页下注。最便于阅读。(3) 章、节附注,即注在一章或之后。特长调研报告才用。(4) 尾注,即所有注释都放在文章结尾(距文尾3行),或全书末尾。文内统一编码,文末集中注释。这种注释法比较规范,有“学术”气味。建议用此注释法。 行文的注码(除夹注外),编号顺序,一律用①②③④┅┅的小写标出,写在所注对象的后面上角,占一格。若脚注,注释很少,只一二处,也可用梅花符号*标明。
附注的出处,一般安排顺序是:著者名(编者、译者)、书名或篇名、出版者(或报名、刊名)、出版年份(报纸年月日、杂志期号)、页码(报纸第几版)。
五、内容提要和关键词调研报告写好后,另写一二段文字,提示出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概要,以便于读者在阅读正文前,从这里了解报告的要点。
本站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中学生初中生物调查报告
- 下一篇:寒假医院住院部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