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县审计局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日期:2016-07-16 来源:大学生范文网

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关乎这一年的部署与发展,所以不管是公司还是政府,对于预算执行审计报告都是非常重视的。但是预算执行审计报告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多,所以比较难写,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篇2011年县审计局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安徽省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的规定,县审计局对县本级201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合法、科学、高效为目的,重点对县财政局、地税局、教育局、国资办、国土局、滨投公司等单位管理的资金、资产及政府债务进行了审计及调查。
一、2011年度县本级预算收支总体情况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下,县财税部门和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源节流,逐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税收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力度,税收征管逐年规范,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有效保证我县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县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预算任务,财政收支实现了稳健增长。2011年全县本级财政总收入38.81亿元,完成预算的112.5%,同比增长28.4%。当年全县可用财力13.97亿元(其中县本级12.81亿元),较上年下降 4.2 %;当年全县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5.34亿元(其中县本级 12.28亿元),较上年增长15.7%。
 (一)一般预算收支情况
2011年度县本级实现财政总收入 317113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 128%,比上年增长 42.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20017万元,为预算的98.4%,比上年增长 23.4%;上划中央收入197096 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113664 万元,债务转贷收入 140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 18315万元,上年滚存结余 953 万元;上解省市支出 27813 万元,一般预算支出 212594 万元(占预算 99.4%,比上年增长 16.8%), 补助乡镇支出 993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500 万元;年终一般预算滚存结余1511万元,结转下年使用 1281万元,年终净结余23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1年县财政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44074万元(其中:土地有偿使用收入35562万元,地方教加收入5071万元),较上年增长40.82%;基金支出48471万元(其中:城乡社区服务46626万元,地方教加支出287万元),较上年增长55.8%。上级补助11193万元;上年结余19436万元,当年末滚存结余26232万元。
(三)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情况
2011年预算外收入3242万元,预算外支出3037万元,上年结余3997万元,当年末累计结余4202万元。
审计表明,近年来凤台县域经济呈持续快速发展势头,至2011年已连续10年位居全省县级财政总收入前茅,当年已突破38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先进县、全省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在政府性资金使用管理上,坚持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将部门单位所有收支项目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实行财政资金集中支付核算制度;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三保”支出不断增长;建立民生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民生资金快捷支付、快速办理。随着经济和财力的不断好转,在保障工资、运转的前提下,凤台县委、县政府逐步加大了“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仅2011年度,在实施省33项、市9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又增加实施8项,共实施50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共计6.1亿元,其中:县本级配套2.2亿元。有效地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增强了人民的生活保障,真正让全县人民享受了发展的成果,为建设和谐、幸福的凤台县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本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虚减预算支出19164万元。审计发现,由于2011年县财政支出过大,为了避免预算结余出现赤字,县财政局把 20xx年度虚列支出挂暂存款19164万元,冲抵当年的一般预算支出,造成当年预算支出不实。
2、违规返还税费2391.7万元。因招商引资、支持地方企业发展等原因, 2011年度县财政经政府同意,返还各类税费用2391.7万元,其中:返还营业税、所得税等1472万元,返还土地出让金919.7万元。
3、有财政资金支付不均衡现象。2011年度县财政局为了加快拨款支付进度、完成支出执行率,年末突击拨付财政资金。如一般预算支出科目12月份数字达5.06亿元,占全年支出23.17亿元的21.84%;民生工程专户第四季度拨款达8668.65万元,占全年拨款数18901.37万元的45.86%,年度内预算支出很不均衡。
4、无预算指标垫付资金916.98万元。2011年度县财政局为了迎接上级民生工程等检查,在上级预算指标没有下达的情况下,按照省、市财政部门的结算通知共计垫付拨款916.98万元,不符合《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
5、收入结构不够合理,可用财力增长速度远没有与财政总收入增长同步。通过对相关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凤台县2011年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的比例为82.05%,税收占比不高。而在税收收入中煤矿、电厂的税收占了80.33%,税收收入对矿、电等资源性企业的依赖较大。此外,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09年的21.2亿元到2011年的38.8亿,增长了83%。但可用财力却只从20xx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9亿元,三年来几乎没有增长。
(二)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审计情况及问题。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年6月底,共审结政府投资建设项目117个,审计总投资2.44亿元,审计净核减工程造价3292万元,净核减率达13.5%。
总体上看,报审的工程决算较以往已有所规范,净核减率较往年也有所下降,但个别工程仍然存在高估冒算,已审结的117个单位中,净核减率在50%以上有2个,净核减率在40%以上有3个,净核减率在30%-40%的有16个,净核减率在20%-30%的有23个,净核减率在10%-20%的有42个,净核减率在10%以下的有31个。从报审额上看,重点大型工程资料手续及管理等较规范,核减率也较低,小型零星工程多数欠规范,核减率相应也较高。
审计表明,县财政及相关部门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在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审计也反映政府投资项目在承发包、投资控制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如工程价款高估冒算现象仍较严重;部分工程勘察设计不严谨、施工管理缺位,工程变更随意性较大等。通过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有效地为政府及建设单位堵塞了漏洞、节约了建设资金,同时对投资建设中存在在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及建议,县政府对此也予以高度重视,县长多次在投资审计报告上做出批示,针对问题要求整改查办。
(三)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情况及问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通知》,县审计局对凤台县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福利资金等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
1.基本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县政府认真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截至2011年底,我县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90753.36万元。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方政策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不符。国投新集公司有3万人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凤台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而是按其行业规定自行封闭运行。
二是信息系统和业务数据分散管理,信息资源不共享。全县基本养老等项保险,涉及信息管理系统4个,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等保险的2个系统,卫生部门管理新农合的1个系统,新农合系统尚有30%的人员信息不完整,新农保数据存储在省级。此外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尚未与公安、民政、工商和地税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征、多发、重复参保等问题。
三是社会保险基金收益率较低。如我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已纳入市级统筹,截止2011年底基金累计结余已达13.18亿元,当年利息收入仅为58.8万元,没有按照国家优惠利率政策运作,少收入利息1782.21万元,未能充分保障基金增值。
三、审计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预算管理,积极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步推进政府部门预算公开,提高预算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跟踪检查,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严禁挤占、挪用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清醒地看到县域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经济外向度偏低,县属工业规模小,缺乏带动性强的支撑企业。为此,应进一步依托煤电资源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支持境内煤电企业发展,继续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煤化工、矿山机械、新型建材、高新技术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打造以新型煤电化和矿山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性投资工程的管理与监督。 一是要严格招投标制度,防止分包、转包问题的发生。二是严格执行县政府规定工程变更管理办法,防止工程通过大量的变更出现大比例的超概算、超预算、超合同问题的发生。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着力扩大社保的覆盖面。加快配套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完善转移接续办法、加强政策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与核算,促进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加强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