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它关系重大,影响甚广。虽然这个问题十分重大,但还是有人不知道什么是生物入侵(更甚者可能都没有听过“生物入侵”),不知道生物入侵问题对人们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水葫芦及其他生物入侵调查报告,请大家参考。
一.调查方向
“水葫芦泛滥及其他生物入侵”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由于其繁殖太过迅速,容易对当地生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水葫芦在合适的条件下两个星期就可以繁殖一倍,短时间内能就覆盖整个水面。我市自2003年2月中旬起,开始以“全市联动,一次清除,不留死角”为口号的水葫芦专项整治活动。我小组为了解“水葫芦及其他生物入侵”的问题设计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此次调查是进行观察与采取措施的过程。
二.调查内容
(1)问题提出
针对“水葫芦及其他生物入侵”这一内容,我小组提出以下问题:①水葫芦会带给我们的生活哪些危害? ②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在湖州的主要入侵生物是凤眼莲(水葫芦),还有的不太普遍的入侵生物是德国小镰(德国蟑螂)。
凤眼莲是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浮水或生于泥土中,生于河水、池塘、池沼、水田或小溪流中,因它多浮于水面生长,又叫水浮莲。又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凤眼莲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 但是也有害处:
1.覆盖水域,阻挡阳光,水底植物枯萎,植物枯萎,不再有氧气产生,水底动物死去,造成“生态癌症”,破坏湖州的水生生物生态系统。
2.阻碍水的流动,形成沼泽,改变河流的流向,阻止河流的流动。
(2) 历史资料
1)疯狂的葛根
葛根,由于其繁殖过于迅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葛根是第一个被编进外来物种史册的植物,也是入侵物种之一。葛根于1876年首次在美国的费城百年博览会上出现,当时专家把它吹捧为一种耐寒、快速增长的地被植物,可帮助抑制水土流失。但之后因为它生长太迅速,长得遍地都是,从而获得一个新的绰号:通吃南部的藤蔓。如今,葛根遍布美国各州,甚至蔓延到新泽西州北部。
2)野兔侵略者
1859年,一位澳大利亚农场主托马斯·奥斯汀说:“兔子的引进不会产生什么危害,既可以家养,又可以放归自然,成为狩猎的对象。”于是他将24只灰色兔子放到野外,让他们自然生长。结果到19世纪末,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多得惊人,以至于当地的原生植物、动物甚至土壤本身都到了崩溃的边缘。
3)数量惊人的八哥
1890年,纽约市一位名为尤金·施福林的著名药品制造商是莎士比亚的崇拜者,一天,他走到中央公园,放飞了60只从外地买来的欧洲八哥。第二年,他又放飞了40只八哥。因为八哥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提到的鸟,他想让美国人也能看到这种鸟。难道这不是好事吗?但事与愿违,八哥繁殖得太快,导致天空中黑压压一大片,非常嘈杂,居民们被吵得烦躁不安,这是施福林始料不及的。据说,如今,八哥每年造成美国的农业损失高达8亿美元,还导致大量的飞鸟与飞机碰撞事件。
4)水葫芦泛滥
1901年,水葫芦被引入中国。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的19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入侵严重,并已扩散到温带地区,如锦州、营口一带均有分布。
由于北方河流有冻结期,水葫芦无法在自然状态下生存,故水葫芦主要在中国南方分布。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自然选择进化,其危害区有向北拓展的趋势。水葫芦繁殖迅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虽然有多种野生、家养动物以其茎叶为食,但取食量较小,与其庞大的生长量相比毫无影响),在中国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截至2011年,入侵最严重的地区有滇池、太湖流域等。
2009年6月,水葫芦对福建闽江流域水口电站和沙溪口水电站造成巨大压力,在库区已经形成数万亩的水浮莲聚集带,人工打捞需要2个月以上,对发电航运和生态环保构成极大压力。
2011年9月,福建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400多养殖户的网箱遭遇大面积死亡现象损失上亿元。 2012年1月,福建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闽江段水葫芦成灾,长十几千米、宽约一千米的江面上水葫芦连成一片,江面变成草原,连船都无法行驶。
(三)调查过程
1)搜集资料,确定活动地点――学校旁的小河。
2)准备工具,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实地观察。
3)拍摄有关图片,就近观察水葫芦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等。使我们对其具有更深入的了解。
4)思考并讨论,根据本次活动提出所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出活动的意义。
5)撰写报告。
(四) 水葫芦生物防除
生物防除水葫芦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水葫芦原产地南美乌拉圭进行天敌调查开始(Silveira-Guido,1971)。1967年英联邦生防所在南美北部和西印度地区开始调查研究,1968年美国农业部在阿根廷实验室也开始了水葫芦的生防研究工作。1978年澳大利亚在巴西及其邻近国家进行该项研究。
在乌拉圭、特立尼达、阿根廷、美国佛罗里达以及南美其他国家和印度共发现70多种取食水葫芦的节肢动物,在巴西还发现3种取食水葫芦的节肢动物,以及3种螨类 Amblyseius glorius、A.pederosus (EL- Banhawy,1979)和Flechtmanniaei chhorniae 。另外,也有取食、危害水葫芦的两种无脊椎动物和海牛、草鱼及真菌的报道。在天敌的选择过程中,昆虫及螨类由于体型小、易于培养和研究而被特别重视。目前,生物防治中用得最多的生物是水葫芦象甲。但由于生物防除容易带来生物环境安全方面的问题,所以需谨慎,目前这个在中国还没有推广。
河蟹控制法:当4~5月水温达到15℃时,水葫芦将开始繁殖。这时利用河蟹对水葫芦新根、新茎的喜食性,在水葫芦较多的池塘投放一定量的扣蟹或大眼幼体,能有效控制水葫芦的生长,又可提高蟹的产量和成活率。
人工打捞法:人工打捞是一种原始的方法,但很奏效。关键是打捞时间的确定,在水葫芦开始繁殖前,或在施用农药见效后打捞,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人工打捞与化学防除结合起来,当用除草剂使水葫芦枯萎时,再对其进行打捞,效果十分明显。
在综合治理的策略上,可在河道的一侧留存水葫芦,以使象甲种群保存,而另一侧喷施除草剂可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直接在有象甲的水葫芦上喷施除草剂既可有效控制水葫芦的生长,又可保留一定种群数量的象甲,但农药用量要适宜。选择既可有效抑制水葫芦植株生长和种群繁殖,又在短期内难以杀灭植株的药量,是维系象甲种群存在的关键。利用这种方法只要使用正常用量的l/10农达制剂,就可获得十分显著的控制效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过量应用农达而带来的环境及成本问题。
三.调查小结及反思
据调查,截至2011年年底,采用的一些防除水葫芦的方法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化学防除虽然效果比较确实,但大范围的使用费用也比较昂贵,而且最重要的是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无可否认,水葫芦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可划分一定的区段,把水葫芦赶入这区段(水葫芦在河道的两旁)既发挥了净化水质的功用,对维持河道生态、消除或减少水的污染都有积极的意义,又可为河道增添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虽然由于水葫芦的干物质较少而近年来被淘汰继续用作畜禽饲料,但是在那些水葫芦已成为灾难的地区,把水葫芦用作饲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方法。此外,由于水葫芦发酵后可产生沼气,还可利用水葫芦来产沼气以缓解中国目前能源的短缺。
那已被水葫芦所覆盖了的水面,曾经也是一面明镜、一弯清澈的溪流。的确,这并不是人们的错,但如果我们能够去及时发现、及时挽回,那也许,人们今天所看到的就不会是这样一幅景象。所以,假如从现在开始,我们便去珍惜、爱护,那一切也都能回到从前。
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去保护。
本站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市人大代表个人述职报告
- 下一篇:清明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