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在中国现在非常火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就是房子。哪里由出现地方王了,哪里的房子飙到2万了。中国的房地产利润还是有上涨空间。今天小编整理了1篇关于武汉市房地产市场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市场情况综述
近几年来,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住房建设投资额以7%的增幅上升,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特别是国家作出“让房地产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决策,以及住房分配货币化等一系列政策的全面实施,进一步确定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
新的千年来临了,房地产市场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对我市房地产市场进行一个盘点和回顾,目的是为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好的引导房地产事业向前发展。对2000年我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我们认为市场形势是总体上处于稳步攀升,逐渐走高的态势。一是全市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101.29亿元,较1999年增长11.07%;全市总开工面积1343万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3.68%;总竣工面积为454.11万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达377.31万平方米,占全市总竣工面积的83.09%,比1999年增长8.6%;全市商品房销售总面积为303.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为24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0.33%,销售额达60.2亿元;空置商品房从1999年的150万平方米下降为115万平方米。二是在房地产租赁市场上,全市房屋租赁总户数为19481户,比1999年增长11%,租赁总面积为80.15万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17%,年租金总额为3.36亿元,比1999年增长52%。三是在房地产抵押方面,全市房地产抵押总户数为21647户,比1999年增长122.8%,说明个人购房贷款正迅速地增长。以上情况表明:我市2000年房地产宏观经济指标开始回暖,房地产市场开始步入了成长期,正朝着新的繁荣上升期转变。
二、市场特点分析
宏观市场特点:
1、 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性突破,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000年,我市正式步入住宅的商品时代。自1998年12月31日延续了近50多年的福利分配住房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货币分房制度取而代之,住宅的商品属性逐渐被还原出来。经过1999年的过度转换,从2000年开始,实物分房已完全停止,居民“等、靠、要”的福利性住房观念已经开始向商品化转变。2000年6月30日以前,凡购买公房一次性付款的,可享受20%的折扣优惠;2000年岁末,购买现住公房一次性付款享受10%优惠也全部结束,从今年元旦开始则实行“零折扣”。住宅这个人们生活消费中占用资金量最大的商品在2000年完全纳入了市场经济轨道。
2、 空置商品房消化能力加强。2000年武汉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趋暖,市场容量扩大,除可吸纳上市的商品房外,还消化一部分往年的空置商品房。1999年我市空置商品房为150万平方米,2000年新增9万平方米,到2000年底还剩115万平方米,因此在2000年共消化了44万平方米。
3、 经济适用房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00年我市不断推进和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全年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为19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65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总竣工面积的17.23%,全年销(预)售115.14万平方米,其中预售38.96万平方米,销售率超过100%,解决了1万余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先后开发了百步亭花园,华锦城花园等几个规模大、环境好的重点经济适用房小区。
4、 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效应初步显现。2000年我市房地产市场结构趋于合理,存量房交易明显放大,二手房市场活跃程度较高。根据房地产发达地区的经验,二手房市场的活跃会直接刺激住宅一级市场的发展,存量房买卖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增量房市场的萎缩,而是带动增量房市场的增长。广州、深圳存量房交易大大超过了增量房的交易,而我市现在存量房的交易确小于增量房的交易,因此利用二手房交易拉动住宅一级市场的操作空间很大。2000年我市增量房市场交易30100起,交易的建筑面积达244万平方米,而存量房市场交易达到27130起,建筑面积为478.62万平方米。存量房交易的兴起和已售公房的上市交易,大大推动了武汉房地产市场的梯级消费需求。
5、 金融系统成为房地产业的坚实后盾。银行方面:已经把个人住房贷款作为房地产贷款业务的主体,部分银行将个人贷款的上限提至“8成30年”的期限。2000年全市各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共计29.17亿元,比投资到建设环节的贷款总额11.79亿元多出一倍多。公积金方面:公积金贷款购房面积占全年总销(预)售面积的1/4强。2000年新增归集住房公积金5.38亿元,比1999年增长33.94%。共批准发放个人住房贷款9019户,共计5.41亿元,同比增长97.8%;支持个人购房建筑面积达91.76万平方米,房屋总价值达12.56亿元。
6、 住房抵押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0年房地产抵押总户数为21647起,比1999年增长122.8%,说明抵押的户数增多,个人购房选择银行贷款按揭的增多,公积金小额度贷款的增多。同时银行加快了放款速度和放款条件,为市场资金融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999年底成立了武汉市住房担保公司,2000年全年办理担保业务300起,发放贷款4000万元,其中50%为购买新建商品房的贷款,50%为住房抵押融资。
7、 房地产中介服务为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启动发挥了积极作用。2000年我市围绕加快启动住房二级市场开展的各项住房消费服务十分活跃,住房消费的中介服务领域有了很大拓展,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截止2000年,共有218家中介企业遍布全市,形成了中介服务的有形网络。与此同时2000年8月底举办了“百家房地产中介机构承诺提供放心中介联合宣言活动”,年底又开展了打击非法中介的整治工作,不仅规范了我市中介市场的服务行为,而且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和自律,为活跃我市二、三级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8、 房交会为活跃房地产市场提供了重要的舞台。2000年我市各区联动举办“房交会”,进一步了活跃住房市场。6月和11月举办了两次全市规模的大型房交会,同时各城区不失时机地举办了区级房交会,既促进了增量房市场的发展,而且也活跃了存量房的交易。据统计,2000年全市的房交会,共销售商品房5662套,成交面积86.3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3亿元;二手房成交1681起,成交面积1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3亿元;办理权证1876起;办理抵押、按揭245起。
2000年武汉房地产市场总体情况是很好的,但是也有一些缺憾。例如在某些区域中存在着住宅商品性价比不合理等一些问题,部分发展商在开发楼盘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片面追求高利润的短期行为,如选材不精、建筑质量不合格,乱收物业管理费等。
微观市场情况:
1、从地理位置来看,城市周边地区由于前几年政府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环境、道路情况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使周边地区的投资和销售量均高于中心地区。从销售情况看最旺的是徐东和洪山光谷,2000年在徐东路上纵横不下10个楼盘发售,十分旺销,形成了扎堆效应。徐东作为武昌的新区,在桥梁经济的影响下已成为武昌最具生气的区域,成为武昌居民购房的首选。同样光谷也是2000年的亮点,不仅汇集了大量楼盘,人文环境一流,而且2000年华工科技的成功上市,光谷地区经济捷报频传,其购买力的强劲推动都是光谷房地产迅速发展的原因。随着我市大力发展光谷的战略决策的落实,这一带的房价还在不断地攀升。
2、从楼盘结构和户型来看,砖混结构的楼盘已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目前市场上的结构主要是框架结构。户型设计方面,随着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三室两厅两卫的户型逐步取代了两室两厅户型的市场主力地位,受市场的青睐。而面积大都在90-120平方米之间。
3、 从楼盘的层高看,小高层楼盘的销售开始启动,改变了多层楼盘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这主要是由于小高层的楼盘带电梯,避免了多层要上楼的麻烦,同时跟高层建筑比较又有通风采光好,户型结构好,有效使用面积多等优势,因此成为2000年销售的一个新变化。
4、 从楼层的销售情况看,顶层销售情况好于往年,主要是技术方面的突破带来的结果,不少楼盘的顶楼销售都采取了送阁楼的促销手段,因此顶楼在空间利用上更合理了,价格也略低一些,对客户有一定的吸引力,销售也比较顺利。例如:统建千禧园,从2000年11月开始销售,顶楼已经全部销售完毕。
5、 从价格上看,2000元/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是最能被市场接受,也是市民购买商品房时认为最为合理的价位,而经济适用房100%的被市场接受,现在我市经济适用房的平均价位在1300-1400元/平方米之间。
6、 从楼盘设计上看,2000年开盘销售的楼盘设计风格各异,以满足市场日益张扬的个性化需求,2000年整个市场中有欧式风格,古典风格、中西合璧的风格等多种特点,可谓百花齐放。不仅体现了我市发展商市场意识的进步,而且也说明了建筑设计单位水平的提高。
7、 从楼盘环境来看,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提高,有追求环境优美的需求,2000年我市发展商都十分注重楼盘硬环境的美化和完善。发展商在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在小区内营造环境艺术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投入。例如常青花园四号小区,小区内绿化点、线、面结合,人均公共绿地3.19平方米,绿地率40%,通过实物造园造景,利用色彩及空间处理,形成多层次的文化品位。带动了四号小区的销售,2000年已销售了18万平方米,占总销售的50%以上。
8、 从楼盘配套设施来看, 2000年不少发展商的楼盘都配有远程抄表、三网合一、红外监控、便民店、会所、健身房等设施,注重以业主的需求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例如百步亭花园,不仅远程抄表、三网合一、红外监控、便民店、会所、健身房等基本配套一一健全,引进了武汉名校育才小学附属一分校,把教育嫁接到小区内部,利用育才雄厚的师资力量,帮助业主解决了子女的就学和受教育问题。
9、 从楼盘的卖点来看,2000年房地产销售突出的是智能化概念。其实这个概念进入武汉的时间不算短,但一直都未广泛推广。2000年随着丽岛花园、常青花园四号小区、学府佳园打出“智能牌”,逐渐将这一概念置根于市场中。2000年11月2—4日举办的智能化楼宇博览会也使“智能化”概念形成了一种趋势。智能化将成为每个楼盘不可缺少的功能。
10、 从楼盘销售宣传上看,市场虽处于买方市场,但消费者还未到达理性化的地步,卖方的有效引导对买方的购买决策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蓝湾俊园项目,运用了多种宣传手段,在江城刮起了一阵蓝湾旋风,使得一大批有购房意向的消费者最终都成为了蓝湾的业主。
11、 从品牌上看,城开、统建、富强、康居、百步亭等企业的楼盘以“购买安心、质量放心、居住舒心”的特点,成为市民购房的首选。
三、分类物业概述
据《武房指数》统计,2000年四个季度,武汉市房地产价格持续增长,住宅、写字楼价格指数情况如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住宅增长较快,写字楼的增长较为平缓。总的来说,我市商品住宅的开发、销售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销售价格、销售量一年中均有较大增长,写字楼市场也逐渐走出低迷的阴影,步伐虽慢但形势喜人。通过上图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可知,在今年的一季度,住宅、写字楼及综合物业指数的趋势仍将上升,写字楼的增幅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住宅
住宅类物业一直都是房地产市场的中坚,无论投资开发还是销售,一直都是市场的热点,我市住宅房屋销售面积已占总销售面积的94.5%, 个人购买住宅类房屋的销售占总销售面积的94.7%。2000年四个季度我市住宅价格分别为1945.49元/平方米、1963元/平方米、2003.93元/平方米、2021.66元/平方米,呈现出逐步攀升的态势,(见下图)全年平均价格为1983.52元/平方米。
1、 普通商品房销售情况稳中有升,少数项目售价略有下调,但仍然是市场内聚集人气的热点;
2、 经济适用房,走势良好,产销两旺,是市场的抢手品种,价格比1999年上涨3.1%;我市经济适用房均价在1300元-1400元/平方米之间;
3、 别墅、高档公寓市场有回暖趋势,在都市花园、丽岛花园的带动下都有反弹的迹象,价格较1999年上涨5.6%,成为新的市场亮点。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转好2000年我市写字楼价格较往年都有提高。2000年四个季度写字楼价格分别为4003.95、4048、4058.33、4070.77元/平方米,平均售价为4032元/平方米,租价为25元/平方米,较1999年上涨6%。2000年写字楼市场的特点是写字楼的地域分布对其价格的影响程度加大。2000年由于写字楼的密集区域转向了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因此2000年写字楼最高均价地区是“金融一条街”。
写字楼地段-价格分布图如下:
1、 建设大道上自青年路,下至香港路一带是武汉市高档写字楼最密集的地方。汇集
了招银大厦、建银大厦、新世界国贸大厦、信合大厦、瑞通广场等众多的高档写字楼。该地段真正是我市“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平均售价在7580元/平方米 ,平均月租价为60元/平方米,平均入住率为60%左右。
2、 解放大道至武胜路这一地段也是我市中高挡写字楼较密集的地段,武汉广场、泰合广场、中原大厦、化工大厦、良友大厦。平均售价为5036元/平方米,平均月租金为33.8元/平方米,入住率为55%,退居次席。
3、 胜利街至江汉路一带、沿江大道。聚集了武信大厦、金涛大厦、长航大厦、金冠大厦等写字楼,平均售价为4160元/平方米,平均月租价为32..8元/平方米,入住率为50%左右。
4、 中南路至武珞路沿线。中商广场、发展大厦、中南大厦、江天大厦、汇通大厦、亚贸广场,该地段平均售价为4091元/平方米,平均月租价为35.9元/平方米,入住率达70%。
5、 宝丰路、汉阳地区。平均售价为3810元/平方米,平均月租价为30元/平方米,平均入住率为80%左右。
加入WTO后随着外商外资企业的进入,会消化一部分的空置写字楼,因此我市的写字楼市场会有一定的改观,但写字楼市场的整体走强还要靠我市宏观国民经济的拉动。
商业服务用房
2000年已经遏制了下滑趋势,开始反弹走强。主要得益于2000年市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造建设工程如:江汉路改造为步行街,洪山广场、鲁巷广场、首义广场的设立等等,这些都为百货销售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为商业服务用房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我市2000年新开大型商场2家——庄胜崇光和鲁巷购物广场,百年老店中心百货重新市场定位,重新改变形象,武商三家店连为一体形成商业城,这些都刺激了商家对商业服务用房的需求,促使商业服务用房价格回涨。2000年汉正街也提出了二次创业,大夹街商城500个商铺全部发售完毕。但由于还有部分地区的商业用房没有配套支持,没有形成规模,空置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经济效益不好,价格很低,比如徐东路上的商铺。
四、2001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展望
1、 2001年我市的十大工程计划之一就是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投资达到100亿,住宅竣工面积达500万平方米,这预示着将掀起一轮新的房地产经济热潮。2001年开发主要集中在后湖、常青、南湖、四新及长丰地区,人流分布将向城市外围分散,武昌、汉口、汉阳人口居住和用地将相对平衡。
2、 2001年,我市房改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提高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程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镇住房新制度,落实住房补贴分配,释放购买力。
3、 继续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并在2001年我市将建立起经济适用房的审核机制。经济适用房的总量在与商品房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三个控制:一是销售对象的审核控制;二是完善价格审核控制,三是面积标准的控制。
4、 2001年,我市市级和各区级房地产有形市场即将全面建成并实现互相连通。将提供规范交易场所,提供大量市场信息,提供快速的交易服务,对促进市场流通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5、 建立高效的房地产行政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管理一体化,落实《简化房地产交易与房屋权属登记程序的指导意见》,切实解决目前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中审批环节多、提供要件繁杂、办件时间过长等问题。推行一个窗口收件,一个窗口发证,简化程序,降低收费,为促进房地产交易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6、 规范物业管理,明确物业管理收费的定价原则、定价方式和价格构成,规范物业管理收费并加强监管。同时修订和完善原有的政策法规,对物业管理发展和市场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力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7、积极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启动房地产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扶持一批像“亿房网”一样的高科技企业,建立、完善和规范房地产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电子商务。
今年,是“十五”时期的第一年,我市住宅与房地产业也正处一个承上启下、蓬勃向上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地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提高人民群众居住水平为出发点,不断地勇于开拓,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适应我市房地产市场要求的住宅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业运行机制,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会计类建设银行对公业务实习报告
- 下一篇:十一五教学课题开题报告